当前位置: 首页 > 银杏国医堂 > 中医养生

岐黄谈养生—阴阳别论

099568aab826e2d61ad604d566d6482.jpg

岐黄谈养生,这期我们要谈的是《阴阳别论篇第七》。别,另外、特殊的意思。由于本篇所论脉之阴阳,侧重于讲关于脉象、脏腑、经脉、病情判断等方面的一些内容,与其它篇所说的阴阳含义有所不同,故名《阴阳别论》。

【原文】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

【翻译】

黄帝问道: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麽意思?

歧伯回答说:四经,是指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应的十二经脉。脉有阴有阳,能了解什么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能了解什么是阴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就是春微弦,夏微钩,长夏微缓,秋微毛,冬微石。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则为二十五种阳脉。

所谓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象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

所谓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

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

 

脉象与四时的相应关系

本篇是主要讲脉象的一篇文章,所以开篇即点明了人体脉象的一些变化规律。“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这里的四经就是四种主要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浮、冬沉,四时就是一年四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即脉象是顺从四季的开展交替变化的。“十二从应十二月”也就是我们手足三阴三阳的十二经脉是顺应十二个月在运行的,每时每刻都在慢慢变化着。所以医生可以通过体察患者的经脉有没有顺应天时在运行,以此来判断患者的健康情况。

根据阴阳学说辨别脉象

脉象除了顺应天时变化,也有阴阳之分,所谓的阳指的是阳脉,脉如果有胃气就称之为阳脉。(胃气指的是脉象当中有一种和缓流利的感觉,不徐不疾,非常柔和。)“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而能辨别阳脉就必然知道阴脉的情况了。关于阳脉和阴脉的诊断,文中也做了具体记载。“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三阳在头的“头”指的是人迎穴,人迎穴就是在喉结两旁,我们现在用手摸一摸自己喉结,两边就各自一个动脉,这就是所谓的人迎脉。诊人迎脉就知道三阳经的虚实。三阴在手的“手”指的是两手的寸口脉,寸口脉就是我们平时去医院医生把的手部的脉,诊寸口脉可以知道三阴经的虚实情况。所以一般认为人迎穴是探测阳经的脉,手上的脉象重点是探测阴经的脉,通常情况下人迎和寸口的脉象又是一致的。

阴阳不平衡所引起的疾病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本篇还重点讲了阴阳不平衡即阴阳偏盛的病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阴阳失去平衡,以致阴气胜于内部,阳气扰乱于外,“阴争于内”就是脏病,“阳扰于外”就是经病。又因为肺在外主皮毛,在其内为五脏六腑之长,所以无论是表还是里阴阳失衡都会影响到肺。阴阳失衡同时还会导致汗出不止,四肢逆冷,气喘吁吁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实际上就是阳气内结的原因,阳气内结,这个时候邪气上熏于肺,肺气正气不足,所以被邪气侵扰。

在整个中医里面,阴阳始终贯穿了一切,古人不光用阴阳理论解释一切,分析病理病机,也运用这一理论对各类疾病进行指导治疗。所以,观察和体悟阴阳之道,也是我们学习和了解中医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