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史小课堂 ——大一统朝代下的中医发展史
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元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写下了独有的篇章,今天中医历史小课堂就带领大家了解元朝这个特殊时代下中医的发展。
中医舌诊的发展
中医诊断的时候,诊法有: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里边有一种诊法称之为“舌诊”。舌诊出现的年代较晚,《黄帝内经》里面对舌诊也只有一些简单的描述,到了元朝才真正系统出现。在元朝,出现了现存第一部伤寒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1334年),这是中医舌诊的第一部专著,里面专门论述舌诊相关内容,但是讲的相对简单。书中把舌诊和患外感的伤寒病对应,然后提出什么颜色的舌头代表什么阶段,外邪到六经的哪一经了,同时配图说明。但这本书出来以后,大家并没有重视,几近失传。到了明代太医院的薛立斋把此书翻印出版后,舌诊才大行于天下。
惠民药局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
元朝虽然是一个马背上的王朝,但是其地方公共医疗卫生的制度设计却是较为突出,惠民药局便是其中之一。元朝非常重视社会治理,尤其是忽必烈时期,采取“各随本俗、因俗而治”的政策,在医疗、语言、宗教等诸多社会生活层面,较为开放自由。元朝在东西方科学技术与医疗知识方面相互融合,设立惠民药局。惠民药局是中央与地方官药局的正式名称,源自于北宋时代的熟药所与和剂局,主要面向普通民众,朝廷对其实行补贴政策,使其出售的药物远远低于市场价格。除了卖药外,惠民药局配有医官兼给患者治病及救济灾民,是元期最主要的慈善医疗机构,但是由于吏治腐败,贫民得到的救济与实惠有限。
神秘的萨满医药
由于元朝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所以探讨元朝中医发展历史,离不开讨论少数民族医药。根据西清的《黑龙江外记》记载,元时期满族、达斡尔族等部族以萨满为医。萨满是通过“跳神舞”“击神鼓”“唱神曲”等形式,寻找病因,达到“占卜未来”“祈求幸福”“除病驱邪”等目的。满族先人长期生活在我国北方寒冷的长白山地区和黑龙江流域,信奉萨满文化,防治疾病主要采用原始的医疗方法或是由萨满治病。满族萨满在消灾除病的过程中,应用和传承了满族医药知识和医疗技法,萨满医药成为满族医药早期的表现形式。从医学角度看,萨满教中的医术与医疗文化已脱离现代医学,但不能否定萨满医学文化对现代医学心理学、医学人类学发展的哲学启示作用。
元朝大一统的特点及其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给当代医疗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黑龙江中医药博物馆、公益时报
本文内容为公益宣传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