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谈养生——影响脉象的多元因素
脉象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直观反映,宛如一面镜子,映射着身体的健康状况。而环境的更迭、情绪的起伏、性格的差异,这些看似平常的因素,实则在暗中悄然拨动着脉象的琴弦。本期岐黄谈养生就让我们一同从《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出发,一起探索环境、情绪、性格等因素与脉象之间的联系 。
【原文】(节选)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翻译】
黄帝询问道:人日常的居住环境、活动或安静的状态,以及性格上勇敢与怯懦的差异,脉象也会因为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吗?
岐伯回答说:一般来说,人在受到惊恐、愤怒、劳累,或者处于活动、安静等不同状态时,脉象都会出现改变。比如在夜间行走,就会导致喘息从肾而出,其扩散的病气会影响到肺。若从高处坠落并受到惊吓,喘息会从肝而出,病气蔓延会损害到脾。要是受到突然的惊吓恐惧,喘息会从肺而出,病气会伤害到心。当人渡水时摔倒,喘息会从肾与骨骼而出。在这些情形下,勇敢的人气血能够顺畅运行,不适症状很快就会自行消除,而怯懦的人气血运行容易阻滞,病气就会留滞在体内从而引发疾病。所以说:诊断疾病的关键,在于观察患者的勇敢或怯懦程度,以及骨骼、肌肉、皮肤的状态,通过这些从而知晓病情,这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本篇开篇就点出了人的居住环境、活动状态、勇敢怯懦等情志变化,都会导致经脉血气的变化,进而影响健康。首先,在《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篇的解读中我们就提到人体气血会随自然环境变化。春季阳气升发,脉象浮缓;夏季阳气旺盛,脉象洪大;秋季阳气渐收,脉象浮平;冬季阳气内藏,脉象沉紧。其次,不同的活动状态也会导致经脉血气的变化。如夜间远行导致肾气扰动,气喘从肾发出;坠恐导致肝气扰动,气喘从肝发出等,这些都说明了不同情志和劳逸状态对经脉和内脏的影响。最后,情绪性格也与脉象相关。开朗乐观者气血运行通畅,脉象和缓从容;内向抑郁者气血瘀滞,脉象沉涩。所以在诊断疾病时,医生不仅要观察患者身体的强弱、骨肉皮肤的形态等,也要结合患者居住环境、性格情绪等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为我们揭示了环境、情绪、性格与脉象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每个人独特的脉象特征,成为中医诊断与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也为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在当今注重整体健康和预防医学的时代,深入挖掘这一篇章的内涵,对于我们理解人体生命活动、维护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